偏科生:各科复习讲究均衡
案例一 找准敌人,各个击破
李强在他们班里有理科小王子之称,同时,他还有个绰号叫英语小跛子,足见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偏科生。他愤愤地说:这完全是IQ问题,做数学物理,我就是感兴趣、有动力去探究问题。但要我背单词、练听力,我再如何强迫自己,也成效不大。最害怕的是英语老师的提问,由于我总回答不正确。李强觉得,每一个人多多少少都有偏科的状况,应该鼓励学生进步我们的专长,那些如何学也学不好的科目,干脆别学。他最认可的是韩寒的一句话: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是全方位的平庸。可牢骚归牢骚,高考考试可是不可以粗心的,英语也是没办法忽略的。李强给自己定的目的是哈尔滨工业大学,这可是全国重点,如果英语成绩差了,如何考得上?
因此,进入高中三年级后,李强请了一个英语家教,是外国语学校的大学生,每周来给他补习两次英语。家教老师为他拟定的复习计划是:每次补习只抓两个要点。需要李强在补习之前把自己以前与之有关的错题找出来,再好好想想,为何错?目前做这题目还是否会出错?用老师的话说,这叫找准敌人,各个击破。
案例二 一科也不可以少
我本来都计划舍弃数学了,我想的是,在可支配时间有限的状况下,再多花时间去复习数学是一种对资源的浪费。再说了,还不见得有用处呢。可就在我决心舍弃的时候,大家数学老师仿佛看出来了,他专门把我抓到办公室去批了一顿,让我非常受感动。秦嘉嘉目前是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学生,回想起我们的高中三年级,可谓感慨万千。她是个文科生,和不少文科生一样,数学成绩不好,高中二年级下期开始,一直在及格线徘徊。就在高中三年级上期,她认定了自己不是学数学的料,想要舍弃数学,把时间用来巩固我们的优势学科。就在这个时候,她的数学老师找上门来。老师说,他觉得秦嘉嘉是个非常聪明、非常有潜力的学生,数学成绩不好,那只不过暂时的,千万不要舍弃数学,要想考上很大学,必须要各科均衡进步,一科也不可以少。老师建议她只买一本参考书,多做典型题型,在复习的起始阶段,放慢做题的速度,一边做一边想,解答这道题还有别的办法吗?这道题所涉及的内容还会较多地出目前什么题型里呢?如此一边做题,一边累积收获感,对数学的兴趣就会无声无息加大秦嘉嘉按老师教的去做,果然非常有效果。她目前已经把数学老师当成我们的好朋友了,还时常写信向老师汇报大学生活呢。
-名师想办法
对于偏科生来讲,第一要树立信心,降低因偏科带来的心理重压,克服对较弱科目的恐惧,培养主动学习的习惯。有人说偏科就是木桶原理,于是有不少同学每天盯着这块弱点惶惶不可终日。但其实这个比喻并不适合,由于大家手头的优势科目并不会像木桶里的长板那样没作为,他们也是总分的要紧组成部分。所以,大家要做的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维持住我们的优势,做到万无一失,只有如此才能让大家立于不败之地,由于假如偏科生连原有些阵地都失去了,那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。
在巩固阵地的同时,大家应该合理用复习办法,优化每个学科的复习时间。假如理科强文科弱,那样可使用天天做适当复习资料的方法来维持解题状况,不必再很多操练,以节省时间多背单词、词组、语法与语文名句,多做古文阅读,提升这种长线科目当中可以相对迅速见效的题型的水平。若是文科强理科弱,那样在冲刺阶段更应注意对文科常识结构系统的梳理,维持稳定性。对理科的攻坚切记不可盲目多做题,如此反而会致使常识系统的混乱。偏科生可多做些典型题型,结实学会学科常识的规律和原理,把主干摸清摸熟,从对常识点、线的巩固拓展到面,那样在遇见较新较灵活的题目时才能触类旁通、举一反三,而不是惊慌失措、心惊胆战。